作为重症监护室的医护人员,每天面对着各种的紧急抢救、生老病死,每天充盈在紧张压抑的气氛中。请不要问我们累不累?怕不怕?何为累?何为怕?今天通过其中一段我们感觉“习以为常”的病程,一件“平淡”的故事,让大家来了解我们的工作状态。
苑大爷,男,72岁,一名退(离)休人员,既往有Ⅱ型糖尿病、高血压、脑出血,遗留有言语不流利右侧脑垂体活动不灵的后遗症。这次以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收入院。转入我科后,老人意识模糊,急性面容,表情痛苦,半坐位,喘憋明显,血氧饱和度低至70%以下,心率120次/分,双肺呼吸音粗,双侧肺可闻及干、湿性啰音。全员分工合作迅速加入抢救工作中,经家属同意后,梁芳医师立即给予患者经口气管插管,接呼吸机辅助呼吸,并根据患者的病情调整合适的参数。患者在得到准确有效的治疗后,血氧饱和度逐渐提升至95%,成功的从死神手中挣脱。不得不说,在抢救的过程中,我们的队伍是团结的、稳重的、迅速的、有序的。在争分夺秒的抢救中,我们忘记了一切辛酸苦辣,悲欢荣辱,心中只有一股不服输、敢于与死神斗争的拼劲。
在治疗期间,医护人员对苑大爷进行了全面的监护,并提供最优质的护理服务:
杨雁北主任组织医疗组优化治疗方案,严格床旁交班,加强病情研究讨论。杨主任、医师王强、路书静,住院医师梁芳每天无数次的到病人床旁及时了解病人的病情动态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周红护士长组织护理人员床旁扫雷式交班,对患者从头到脚、床上床下、周边环境,全方位、无遗漏的进行交接,不错过、不放过任何隐患。护士长每天到床旁进行督导,强调责任护士对病人的各项护理评估及时性、正确性;病情掌握的准确性、完整性;责任护士操作规范度、完成度,强化手卫生预防交叉感染。
虽然我们的工作是紧张的、辛苦的,但是病人及家属在治疗期间无疑是最痛苦的。我们护理人员能够给予病人的是24小时真诚的陪伴,及时做好病人的病情观察,纾解病人紧张焦虑情绪,随时给病人一个真诚的微笑、鼓励的话语,及时解答病人家属的疑问,做好健康宣教并尊重患者及其家属的意见,为病人提供最舒心的治疗环境。
经过半个月的精心照护,苑大爷成功拔除气管插管,转危为安,露出微笑,并可以与家属进行沟通交流,现已转入普通病房继续治疗。
在重症监护室,每天都会经历大大小小的抢救过程,我们已身经百战,无坚不摧。一面锦旗代表了病人及其家属的感激之情,也是对我们工作的一种肯定与鼓励,这让我们有了更充足的动力去工作,努力向前,治病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