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外科简介
直肠前突又称直肠膨出,直肠前突的主要临床表现是出口梗阻型便秘,其发病率较高,
据统计,在中老年女性中发病率为75%~81%,但有些人临床症状并不明显,所以,其确切发病率并不清楚。
临床表现
1.排便困难是主要症状
2.便不尽
每次便后总有排不干净的感觉,越用力导致直肠前突越深,造成恶性循环。
3.排便时间长。因直肠内有效排便压力的降低,造成粪便不能直接排出,必须等到直肠内粪便多出很多时才能排出来。
4.下坠感
由于粪块积存在直肠内,患者有肛门下坠感。
便秘目前目前国内尚无统一的诊治标准,一部分患者可以通过改变生活习惯和中医辨证、药物保守治疗得到改善;盆底失弛缓征患者经生物反馈治疗后可一定程度上改善症状;手术治疗是保守治疗无效而采用的治疗手段,目前治疗效果不尽相同。
便秘目前或盆底肌功能不良,是指排便出口附近组织、器官的改变,导致排便困难或羁留性便秘的一种综合征。出口梗阻型便秘占慢性便秘的60%左右。临床分为三型:直肠无力型或称弛缓型、痉挛型、肠外梗阻型。三种类型可单独发病,也可同时发病。常见直肠黏膜内脱垂
对于直肠前突的外科治疗,虽然临床中先后开创了上述诸多的直肠前突外科术式,但目前仍缺乏较为理想疗效的治疗方法。另外经腹或直肠修补术适用于中重度直肠前突,且术后易复发;经阴道修补术创伤大,恢复慢,术后易因感染、出血等并发症而致手术失败,而且无法同时解决直肠黏膜松弛、脱垂等问题。
我院普外科在前期工作基础上进一步采用微创手术结合康复新液治疗直肠前突内套叠,效果显著。目前已经成功开展数百例类似手术,在聊城市及周边地区享有盛誉。
便秘重在预防——-如何预防?
1.养成定时排便的好习惯
晨起和早饭后排便,可以增加腹压,帮助粪便顺利排出。
2.避免过久蹲厕
克服久蹲看书、看手机、看报或吸烟的不良习惯。
3.健康饮食
每天要多吃富含纤维素类的食物,比如新鲜水果和蔬菜、粗粮等。可以适量食用蜂蜜、黑芝麻等有润燥作用的食物;多饮水,非合并糖尿病的患者每日清晨可空腹喝蜂蜜水1杯(250ml左右)。有肛门疾病的患者尤其要忌酒和辛辣食品。
4.温水坐浴
每天可以将臀部泡在温水中约15分钟,有助于促进患部的血液循环。
5.肛门保健操
用力上提并收缩肛门,保持上提及收缩状态到自己的极限,然后慢慢地放松肛门,这样一收一放是一次。建议每组做20~30次收放动作,每天做3组。要点是上提收缩时要迅速用力,放松时要缓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