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把患者的照片和情况赶快发到群里,让医院会诊一下。”一辆急驰的120急救车里,跟车的聊城市第三人民医院的医生和护士一边照顾着病人,一边把病人的详细情况反馈到医院的胸痛中心的微信群里。聊城市第三人民医院心内一科主任许慧和群内医院们很快确诊车上的张先生急性心肌梗死,性命垂危。医院随即开通绿色通道,许慧主任一边与家属沟通商议,建议马上进行介入手术。急救车送张先生到达医院后,所有检查已准备就绪,从120接诊到进入手术室,不到一个小时。手术很快顺利完成,张先生转危为安。
淘宝女店主“过劳死”,浙江女主播感冒后运动猝死,壮年湖边晨练突然倒地……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猝死频发,而且越来越年轻化,心肌梗死、心脏骤停等胸痛疾病仿佛如一个不定时炸弹一样,潜伏在我们身边,搞得我们心惊肉跳,甚至很多人开始在包里准备了速效救心丸。
这些现象也引起了全国心血管疾病权威专家的注意。为进一步提高急性胸痛整体救治水平,我国自2015年开始,陆续建立了近200家国家级胸痛中心。2015年12月29日,聊城市第三人民医院也下文发布关于成立胸痛中心、委员会及相关任命的通知,标志着市三院正式成立胸痛中心。
市三院胸痛中心由该院孔祥之院长为主任委员,常立国副院长为副主任委员,医院医务科长、护理部主任、急诊科主任、急诊科副主任、心内一科主任、心内二科主任、胸外科主任、检验科主任、放射科主任、导管室主任、超声科主任等为委员,医院开通胸痛中心绿色通道,并对急性胸痛的就诊患者,实行先救治后付费。
分秒必争,生命接力
三院随处可见的导医标识
在传统救治模式下,患者到医院要挂号、候诊、缴费、检查并确诊,再获得进一步治疗,有些患者在这个过程中错过了120分钟黄金救治时间。“病人的生命等不起!必须打开一条胸痛病人的绿色生命通道!”作为专业的心脑血管病医院,聊城市第三人民医院孔祥之院长意识到:必须建立一个完整规范的“胸痛中心”,解决聊城市民心脏病威胁迫在眉睫的问题。
现如今,张先生从发病到手术,用时仅1个小时。这得益于市三院成立“胸痛中心”。该中心通过救治流程向前延伸和内部再造,通过与120急救中心的密切配合和医院开通的绿色通道,尽量压缩中间环节,为患者赢得宝贵的救治时间。“时间就是心肌,时间就是生命。争取救治时间,就能把握抢救的主动权。”聊城市第三人民医院院长孔祥之说,“缩短患者救治时间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从院前急救、院中救治等各方面建立健全一套健康教育、患者监控和紧急救治体系。
聊城市第三人民医院副院长常立国介绍,胸痛中心的建立显著降低胸痛确诊时间,降低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再灌注治疗时间,缩短住院时间,及再次就诊次数和再住院次数,减少不必要检查费用,改善了患者健康相关生活质量和就诊满意度。胸痛中心已经成为衡量急性心肌梗死救治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
急救前移,无缝对接
三院胸痛中心远程心电监护中心标牌
据了解,聊城市第三人民医院胸痛中心以急诊科、心内科、导管室(CCU)为基础,同时与院外急救、院前急救、医技辅助科室有效衔接,旨在凭借全新的管理理念和多学科协作医疗模式及规范化胸痛诊治流程,实现早期快速准确诊断、危险评估分层、正确分流、科学救治、改善预后,降低患者的死亡率和并发症发生率。
现在,120急救医生或医院医生接收患者后会立即为患者做心电图,将检测信息实时传输至胸痛中心微信群,做到“患者未到,信息先到”,由胸痛中心专家提供远程诊断和救治会诊意见。患者若被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医生会立即安排患者服药,争取抢救时间。在患者及家属同意的情况下,医生明确诊断后立即通知导管室、手术室准备手术,患者被送到医院后可直接进行手术。若患者及家属对手术治疗犹豫不决,胸痛中心也会先为患者进行溶栓治疗,为患者血管再疏通争取时间。
随着市三院胸痛中心的建设日趋完善,势必能全面提升我市急性心血管疾病救治水平,惠及更多急性胸痛患者。
常立国说,胸痛中心是为急性胸痛急危重症患者提供的快速诊疗通道。胸痛中心与普通急诊最大的区别在于:以往患者从发病到接受治疗,要耗费很多时间。胸痛中心成立后,患者在首次医疗接触中便可得到初步治疗,在患者及家属同意的情况下,到院可绕行急诊室直接进行手术,最大程度地压缩了中间环节。
很多乡镇或农村病人在突发急性心肌梗死时会先到基层医疗机构治疗,或拨打120急救电话等待急救。因此,患者在基层医疗机构或在120救护车上便完成了首次医疗接触,胸痛中心把心脏急救行为前移,与基层医院、120急救中心无缝对接,让患者在首次医疗接触中得到初步治疗。常立国说:“我们还应该加快基层医生这一块的知识教育,提高全民健康意识,推动有病快到医院的这种理念,从而加快病人救治速度、提高效果。”
心内专家,全天待命
目前,聊城市第三人民医医院胸痛中心有专业人员365天、24小时备诊,医院心内一科、心内二科医院们实现全天候无空隙值班。
春节过后的一个早晨,70多岁的刘大爷突觉胸痛难忍,被送聊城市第三人民医院,胸痛中心值班医院诊断其为急性心肌梗死,由于刘大爷年事已高,还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其他疾病,家属在面临手术抉择时产生了犹豫,然而时间越久病人就越危险。
市三院心内一科主任许慧一方面迅速指挥团队启动急诊导管室,一方面努力与家属沟通意见。“我当时走到老先生床边在他耳边询问她的身体情况,老先生紧紧的握着我的左手在我耳边说,他还不想死,他还想活着。我把手举在家属面前告诉他们老先生的意愿并请他们相信我们医院。”就这样,手术顺利进行并成功打通了闭塞的血管,老先生转危为安,家属也连声道谢、喜极而泣。
不光在医院救治病人,还通过义诊、讲座等平台给全市人民推广心梗自救等科普知识。聊城市第三人民医院心内二科刘树英主任在母亲节当日,放弃自己的休息时间,给聊城晚报组织的母亲们带去了丰富的讲座,用浅显易懂的话语讲解心血管病的知识,得到了在场母亲们的阵阵掌声。“只有到人民群众当中去,和他们聊一聊,你才知道他们需要什么样的帮助,需要什么样的医疗。”刘树英说。
挽救生命,远程“报警”
三院为成立胸痛中心下发了专门文件
聊城市第三人民医院胸痛中心刘合莲护士长介绍,在市三院就诊过的心血病人已全部建立了电子病历数据库、健康档案数据库,医院胸痛中心远程心电监护中心也已经启用,这对将推进胸痛中心建设,进一步提高心脏疾病的抢救效率发挥更大的作用。
胸痛中心主要以急性心肌梗死、主动脉夹层、肺动脉栓塞等以急性胸痛为主的患者服务,挽救他们的生命。市三院常立国副院长说:“对于这类患者,心电监测是一个重要救治参考依据,若在急救途中临床医生就根据相关实时监测数据给予用药指导,将大大增加院前救治能力,减轻院内救治压力。”目前医院救护车基本都配备了心电监测设备,有些并具备数据实时传输功能,借助微信、视频等这些信息化手段,医生在进行院前急救指导时,也可根据病人状况及时做好入院后的抢救准备。
现在,医院针对在该院就诊过的心血管病人,实现了实时、动态的数据上传、预警、监测、干预,可进行心电检查的集中诊断、疑难杂症会诊、实时监测、智能预警、自主报警、远程指导、远程教学培训等服务。也就是说,只要接上这个系统,病人如果有异常,那么系统就会报警,医生就能看到,并实时采取举措,如果是疑难杂症,那么医院的专家就会远程指导社区医院或者病人家属生如何进行急救等。健康市民以后也可以用上这心电监测系统,来为自己的身心健康多安装一层保障措施。
目前,我国胸痛中心建设仍处于起步阶段。聊城市第三人民医院应积极推进这项工作。除在提高医院法救治水平方面,医院专家们还告诉市民一些诱发急性心肌梗死的诱因:过劳、激动、暴饮暴食、寒冷刺激、吸烟和大量饮酒等都可通过诱发冠状动脉痉挛及心肌耗氧量增加而诱发急性心肌梗死,再一次提醒大家改变健康的生活方式: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态平和、充足睡眠,才是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的基础。
(聊城晚报记者 樊月民 张锦萍 通讯员 华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