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节的前一天,聊城市第三人民医院消化内科门诊来了一位老年患者,他因咽部疼痛多日而痛苦不堪,其他医院没有诊断出病因,慕名到市三院就诊。消化内科主任周传波详细了解了患者最近的饮食后,初步断定,患者食管有异物的可能性最大,于是,安排做颈部CT检查,并很快证实了判断,有小异物卡在食管中,已经引发食管穿孔、食管周围感染。周传波立即安排术前检查及内镜手术,在内镜下手术取食管异物。手术持续了约10分钟,顺利取出枣核一枚。术后,患者住院抗炎、营养支持治疗,疼痛在1天后消失了,3天后患者顺利出院。
周传波正在工作中
看似简单的病例,但如果没有丰富的临床经验积累,在短时间内迅速做出正确的病情判断并不容易。事实上,聊城市第三人民医院消化内科成立于2017年,是一支年轻的团队,但实力表现不俗。曾有一位消瘦的中年女性被家属用轮椅送至诊室,患者表情痛苦、情绪烦躁,周传波接诊后,一边安抚患者,一边详细询问病史、进行体格检查及查阅患者多年的检查资料。初步检查发现,患者病情比较复杂,病史已有10余年,曾多次在县市级多家医院就诊,多次进行胃肠镜、腹部超声、血液检查等,遗憾的是均未明确病因,多次诊断为“浅表性胃炎、肠易激综合征”,服用药物也确实可以间断缓解,但均未根除病情。周传波决定让患者住院进行全面检查及诊治。患者入院时病情更加严重,腹部的疼痛由阵发性转为持续性,患者曾在家“一把一把”口服止痛药片,导致需要药力非常强的止痛药治疗才能控制。长期腹部疼痛已经导致患者严重营养不良、四肢无力、不能自主行走。面对这样一名病史长、病情复杂的患者,以周传波为主的消化内科治疗团队结合临床及辅助检查,把常见病、多发病、急重症逐一排除,发现患者有一特殊情况,即“腹痛发作期血压升高明显,且有进行性低钠血症”,结合经验及文献资料,初步锁定患者为“急性间歇性血卟啉病”。再对患者进行了2次尿液光照检查,发现尿液均由淡黄色转化为暗红或酱油色,再排除高铅血症后,临床诊断“急性间歇性血卟啉病”成立。据介绍,该病又名血紫质病,是血红素合成途径中,由于缺乏某种酶或酶活性降低,而引起的一组卟啉代谢障碍性疾病。2018年5月,国家卫生健康等5部门联合制定了《第一批罕见病目录》,卟啉病就被收录其中。这是市三院诊断的第一例“急性间歇性血卟啉病”,目前国内尚无特殊药物治疗。经过补充高渗盐、高糖及营养支持治疗后,患者病情逐渐好转。出院后,医院继续指导,告知患者避免饥饿及可疑药物,随访长达2年,目前患者基本恢复。
市三院消化内科团队
副主任医师周传波是市三院优秀中青年专家。他多年来专注于消化专业临床工作,紧跟国际前沿理论知识,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工作中,周传波注重学习新理论、新技术,多次参加国家级消化内科专业培训班,并每年参加1-2次本专业的全国性会议;2007年和2013年,他分别在北京友谊医院消化内科、上海东方肝胆外科医院内镜科进修,长达一年的学习,使得他对疑难疾病的诊治技术不断提高,赢得了广大患者的好评。
周传波现任聊城市医学会第一届消化内科专业委员会委员、聊城市医学会第六届传染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山东省抗癌学会消化内镜肿瘤专业委员会委员。他不断追求卓越,仅在消化内镜诊断与治疗上,独立完成结肠镜操作6700例(含无痛结肠镜),无一例出现穿孔等严重并发症。他不断追求创新,自2009年至今,已在专业学术期刊发表学术论文7篇,其中第一作者6篇、第三作者1篇。长期临床工作中,周传波对内科系统急危重症患者的抢救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抢救成功了许许多多的重症患者,多次荣获医院及聊城市卫生系统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本文刊登于2019.10.11《聊城日报·健康周刊》